人民時評;評知識改變中國
在現(xiàn)實與歷史交匯中,我們從高考的軸度,讀懂一個民族依靠教育開辟未來的信念,見證一個國家深化改革增進人民獲得感的決心
又是一年高考時。將時針倒撥40年,1977年的中國,中斷11年的高考重新恢復,570萬考生從農(nóng)村、工廠、部隊走進考場,推開希望之門;謴透呖歼B同一系列改革措施,讓中國社會迎來了科學和知識大放光彩的春天。
對于恢復高考深遠意義的探究,40年來始終未曾停止。人們紀念這一有著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為中國回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正軌而慶幸,為人才向上流動的渠道得以疏通而欣慰,為重新確立“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而長舒一口氣。更重要的是,中國邁向現(xiàn)代化的進程在經(jīng)歷曲折之后,再次按下了快進鍵。
改革是一場接續(xù)不斷的深刻革命。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于2014年的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如今迎來落地的關鍵時刻。著眼科學選才、培養(yǎng)人才,守護教育公平的底線;改變“一考定終身”“唯分數(shù)論”,素質教育潤澤學生全面成長;聚焦考生和家長的感受,提升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在現(xiàn)實與歷史交匯中,我們從高考的軸度,讀懂一個民族依靠教育開辟未來的信念,見證一個國家深化改革增進人民獲得感的決心。
在過去40年里,我國有1.2億人通過高考進入大學,我們的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5.7年提高到11.9年,人均GDP則從186美元增長到8866美元。如果把鏡頭拉得更近些,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40年前有考生在試卷中把四大發(fā)明答成“長矛、大刀、火箭、原子彈”;而到今天,當北京大學的保安們都旁聽課程、考上大學,中國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有目共睹。高考的完善、教育的改革,同經(jīng)濟社會進步之間的緊密關聯(lián),恐怕任何人都難以否定。
我們紀念恢復高考40周年,更多的不是為了回憶昨天,而是為了面向明天。40年前,鄧小平同志果斷拍板,就在當年而不是等到下一年再恢復高考,因為“靠空講不能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如今,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審議深化高考內(nèi)容改革,因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決策的起點和重點雖然不同,但認識與思路一脈相承。教育是國之計,也是民之生,影響當下,更關乎未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當此知識經(jīng)濟時代,“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40年來,高考制度從恢復、鞏固到完善、變革,幾乎從未停止調整的腳步。從報考資格的調整到報考年齡的放寬,從自主招生開始試點到異地高考漸次推開,正是得益于改革,高考作為較為公平的量能取才渠道,托舉起無數(shù)渴望改變的夢想。深化改革,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增加農(nóng)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shù);減少和規(guī)范考試加分,進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改革……今天中國所經(jīng)歷的,是恢復高考以來力度最大、涉及鏈條最長、影響范圍最廣的一次考試制度改革。踢好改革的“臨門一腳”,我們才能呵護好萬千家庭的切身利益,穩(wěn)立起國家發(fā)展和民族復興的人才倚柱。
應該承認,在某種程度上,高考被寄予了過高過重的期待。我們很難說,高考的一次改革,就能夠徹底革除所謂應試教育的諸多弊端,畢竟它本身也是一場考試。我們也很難說,高考方式進行了某種變革,教育觀念就會馬上變得更加現(xiàn)代,教育質量就會隨之立竿見影地提高,人力資源就會迅速得到合理配置。前者與后者,本來就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在人才甄別、選拔和培養(yǎng)的問題上,我們的探索剛剛開始,它注定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今天的中國,正處身技術革命、產(chǎn)業(yè)革命和社會變革的交織之中。高考的完善、教育的改革,其分量不言而喻。將分量重的東西托舉起來是不容易的,而一旦真的托舉起來,這個社會就可能向前邁出大大的一步。
今天起,940萬學子在考場上揮灑才智,繪就自己的夢想答卷。不論是個人的奮斗,還是社會的進步,一次考試不是全部。“考上大學固然可喜,但沒考上大學也不用悲觀”,只要肯學習、能吃苦,各行各業(yè)都能成才,人生出彩之路總會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黃爽
上一篇:云南:公民獻血要給獻血假
下一篇:考生解壓小妙招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nyhhshys@163.com。凡是原創(chuàng)投稿一經(jīng)采用,除在南陽健康網(wǎng)發(fā)布外,同時同步到今日頭條,騰訊網(wǎng)、新浪網(wǎng)、網(wǎng)易網(wǎng)、搜狐網(wǎng)、東方頭條、趣頭條、鳳凰網(wǎng)及公眾微信“南陽衛(wèi)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