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入園半年打遍班上所有人——揭開隱性障礙兒童的背后
“入園半年,打遍了班上所有人”“三年級還不會獨自洗澡”“社交退縮,沒有安全感”……當前隱性障礙兒童日益增多,這不僅讓家長和老師們頭疼不已,也暴露了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亟待關注。受訪專家表示,除了先天性病理原因,隱性障礙兒童背后還有親子關系疏離、超前學習和學校專業(yè)師資不足等多方面原因。
■調查
3歲孩子入園半年打遍班上所有人
3歲的壯壯(化名)曾是北京市某公立幼兒園“出名”的孩子,話不多脾氣急,入園半年把班上的同學打了個遍。面對其他家長的不斷投訴,幼兒園不得不考慮將其勸退。幸運的是,在心理專家、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幫助下,壯壯情況很快得到好轉。
同樣是“問題”兒童,三年級的小成(化名)則顯得格外“內向”。“性格文靜,總是跟不上學習進度……上完廁所,自己不會擦屁股;甚至自己不會洗澡,如果沒有大人幫忙,他就待在浴室不出來。”小成的媽媽文女士說。
一些受訪的幼兒園和小學老師表示,像壯壯和小成這樣存在隱性障礙問題的孩子不是個案。大學學習特殊教育專業(yè)、在北京一所公辦小學二年級擔任班主任的趙月琪告訴記者,班上29名學生中,23名來自外來務工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陪伴不足,他們普遍缺乏安全感,存在社交退縮行為。“幾個性格開朗些的孩子下課后會主動來聊聊天,還會抱抱老師。但大多數都比較膽小,也不主動和同學交往玩耍。”趙月琪說。
“在教育實踐中,人們容易關注到智力或身體殘疾等顯性障礙兒童。但實際上,還應關注包括診斷數量日益增多的學習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以及情緒行為障礙等‘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這些隱性障礙兒童的數量遠遠高于智力殘疾和肢體殘疾等顯性障礙兒童。”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副教授毛穎梅說。記者采訪了解到,很多家長在面對這一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只能寄希望于學校的幫助。而學校因軟硬件和專業(yè)師資缺乏,也難以滿足特殊教育需要。
原因
三大因素導致隱性障礙兒童增多
受訪專家表示,除了先天性病理原因外,隱性障礙兒童的出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親子關系疏遠、過度“培訓”和學校特殊教育軟硬件缺乏等幾個因素。
隔代養(yǎng)育親子關系疏遠
“信任感、尊重、正面激勵和包容錯誤等親子關系中的情感需求,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一名受訪的學前教育專家表示,兒童大腦在6歲左右完成“格式化”,這段時間內,如果長時間隔代養(yǎng)育、親子關系較為疏遠,隱性障礙出現的風險會急劇增加。
過度“培訓”超前學習
“當前存在超前學習的誤區(qū),不少家長對于競爭的焦慮都是通過‘壓榨’孩子的童年時光來抵消。”毛穎梅認為,童年是一個人的“情感銀行”,童年時期“儲存”的快樂,會成為未來克服困難、應對挫折的動力。過多以學習知識技能為主的學前培訓不僅無益還會帶來傷害。尤其是超前學習,往往造成厭學、注意力分散或逆反心理。“低齡兒童應該多去親近大自然,多和同齡伙伴玩耍,而一些基本的能力如觀察、傾聽以及識字等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完成。”
學校特殊教育軟硬件缺乏
記者調查發(fā)現,由于沒有配備專業(yè)的任課教師,目前一些學;ㄖ亟稹⒄紦䦟W校有限辦學空間建設的特殊教育資源教室成為“擺設”;有的學校為了應對上級檢查,將相關活動交由專業(yè)性不強的商業(yè)機構運作,干預效果很難保證;還有的學校把特殊教育專業(yè)的教師安排成了頂崗的“萬金油”。
■觀察
兒童心理健康亟待關注
受訪教育人士表示,有心理問題的兒童如果沒有及時獲得精神衛(wèi)生服務,成年后將會帶來更多社會問題和醫(yī)療支出。但目前我國兒童精神衛(wèi)生的經費投入以及相關服務,未能滿足快速增長的兒童精神衛(wèi)生服務需求。
“目前0至6歲兒童的保健經費,主要服務于精神發(fā)育遲滯、孤獨癥兒童,服務對象有限。而兒童精神科醫(yī)生數量少且集中在?漆t(yī)院,學校、家長也對兒童精神衛(wèi)生的了解和重視不足。”毛穎梅說,建議設置并增加兒童精神衛(wèi)生專項經費投入,探索常見兒童精神疾病的防治模式。
建立健康良好的親子關系尤為關鍵。學前教育人士表示,父母的陪伴無可替代,隔代養(yǎng)育弊大于利,及時的陪伴、溝通、包容和尊重,才能營造安全溫馨的情感環(huán)境。
趙月琪說,班主任群體是關注兒童健康的“先鋒隊伍”,應首先加強兒童特殊教育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加強年輕教師相關知識的培訓。普通幼兒園、中小學也應配備特殊教育的教師編制,進一步完善相應的職業(yè)晉升考核制度。綜合新華社
責任編輯:黃爽
上一篇:美專家警告:我們在吃藥上仰賴中國
下一篇:國辦發(fā)布!2019深化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36項重點工作任務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nyhhshys@163.com。凡是原創(chuàng)投稿一經采用,除在南陽健康網發(fā)布外,同時同步到今日頭條,騰訊網、新浪網、網易網、搜狐網、東方頭條、趣頭條、鳳凰網及公眾微信“南陽衛(wèi)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