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即黃芩、黃連、黃柏三藥,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清熱解毒燥濕藥,三者均性味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對濕熱蘊結(jié)所致的黃疸、痢疾或熱毒熾盛引起的發(fā)熱,便秘,口舌生瘡等,三者常相互配伍應(yīng)用,以提高清熱解毒之力,故稱“三黃”。但三者都雖姓黃,但細究其來,還是有些差異。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中醫(yī)認為,本品性味苦、寒。歸肺、胃、膽、大腸經(jīng)。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之功,本品作用范圍廣泛,凡濕熱之癥皆可用之。本品主入上焦肺經(jīng),以清瀉上焦肺火為主,并有清熱安胎,瀉火止血之功,對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咯吐黃痰,甚至咯血等癥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對內(nèi)熱所致的胎動不安,先兆流產(chǎn)等也有較好效果。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黃酮類成分,主要為黃芩素、黃芩甙、漢黃芩素等,有抗炎、抗病毒、降壓作用。黃芩的各種成分對對喂飼高脂飲食所致的高脂血癥、脂肪肝的動物有明顯改善作用,黃芩中的黃酮對乙醇所致的動物血清和肝中甘油三脂上升有改善作用。對肝過氧化脂質(zhì)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對給予過過氧化脂質(zhì)抽致肝損害有治療作用,且能使實驗動物的膽汁分泌量增加。《醫(yī)學啟源》言“黃芩,治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腫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藥”。
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等的根莖。中醫(yī)認為,本品性味苦、寒。歸心、胃、大腸、肝經(jīng)。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適用于腸胃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嘔吐,熱病之熱盛火熾所致的壯熱煩燥、神昏譫語等。本品善清心胃之火,并治腸胃濕熱,是“三黃”中清熱力量最強的藥物。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小檗堿、黃連堿、甲基黃連堿等,有抗炎、抗病毒、健胃利膽作用,其抗炎作用以痢疾桿菌最為明顯,因而對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其所含的小薜堿能使膽汁分泌增加,分泌量隨劑量的加大而增加,并有促進膽汁結(jié)合型膽紅素排泄作用。小薜堿肌注、口服均可使血清膽固醇降低,其水浸液還能使動物實驗性高脂血癥水平降低?!侗静菡x》言“黃連大苦大寒,苦燥濕,寒勝熱,能瀉降一切有余之濕火,而心、脾、肝、腎之熱,膽、胃、大小腸之火,無不治之”。
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檗(關(guān)黃柏)除去栓皮后的樹皮。中醫(yī)認為,本品性味苦、寒,入腎、膀胱、大腸經(jīng),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適用于濕熱瀉痢,黃疸,白帶過多,足膝腫痛,熱淋,濕疹,熱毒口瘡,陰虛發(fā)熱,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等。本品功似黃連,為苦寒燥濕要藥,功偏下焦腎、膀胱經(jīng),尤善清除下焦之濕熱,故濕熱蘊結(jié)下焦者為首選藥,并可制約偏亢的相火(下焦之火)。黃柏不僅能治實火,而且還可以治虛火,適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急慢性腎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子宮頸炎,以及虛熱所致的骨蒸潮熱,五心煩熱,遺精頻作,更年期綜合征等。
責任編輯:葉子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甘草 不同炮制方法 不同藥效